[聚新城·开新局] 以智变创质变!隧道股份数字运维赋能临港未来新城!

2021-04

今年2月,上海市委市政府一场高规格的推进会,让“五大新城”刷屏上海。市委书记李强提出,新城要成为“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”。因此,本轮新城的规划建设将不再是过往的简单延续、不是上海中心城区的“梯度转移”,而是“比照未来看新城”——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,“践行最现代的理念、运用最前沿的技术、打造最宜居的环境”,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选择。

作为曾经为五大新城打造了当地最重要交通、环境、能源、水务等基础设施项目,见证并参与了五大新城建设崛起发展的亲历者,今天起隧道股份将推出“聚新城·开新局”系列专题。我们将围绕嘉定、松江、奉贤、青浦、南汇五座“未来之城”,聚焦隧道人在五大新城“大格局”下的“新思路”——以新的理念、新的技术、新的管理,为未来之城赋能!

聚新城开新局

临港·南汇

如果用一条曲线描述当前“智慧城市”的发展进程,那么显然隧道人正处于一个陡然向上的节点上。

自去年7月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中标80平方公里的临港新片区市政公共设施管理服务项目后。隧道人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“把数字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的理念和要求贯穿新城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运行管理、社区建设等各方面”的发展要求,以智慧化的运维服务和先进智能的技术设备,选择了一条最富探索性、创新性、引领性的“数字运维”之路,以“智变”助力南汇临港新城创造城市运维“质变”!

智慧临港

天眼、大脑与中枢,打造区域运维新标杆

步入“数智时代”,隧道股份认为:城市管理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,“智变”不是单纯的技术迭代升级,而是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通讯技术实现城市运营的各个场景深度融合、协同管理。

在临港项目中,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基于分区域、分专业管理的思路,推行“雨水系统、照明系统、运维环卫、环境绿化、市政系统”的“五位一体”集成化运维模式,为临港片区量身定制以网格区块为基本管理单元的“区域数字孪生体”——临港智能运管平台,构建“一图管理、一键联动、一表可视”的区域立体化、可视化智能运管系统。

在这一系统中,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的巡视APP以及遍布多处的道路、防汛等智能传感设备,隧道人可高效汇聚从排水系统运作、交通流量、环境状况等在内各项核心数据,及时发现和处置设施病害,它是——

•“天眼”:全面感知临港状况,知道城市正在发生什么

•“大脑”:辅助运维管理,让我们以最快速度做出科学决策

•“中枢”:通过实时通讯网络,实现资源高效调度和联动指挥

未来,无论是日常的交通设施运维、亦或是突发情况下的防汛作业、应急救援,都将由智能云管平台实时感知、调配资源,以最快速度、最高效率实现各项运维任务完成。隧道股份城市运营还将通过算法,实现日常各项作业任务的“自动派单”,并通过数据反馈进一步优化算法、提高管理效率。

未来,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将继续以临港新片区为试点,优化模型、精进算法,探索“绿色低碳、数字智慧、安全韧性”的区域化智慧运维新模式,致力打造城市区域运维新标杆。

 

宜居临港

无人清扫车整装上路,率先实现实战应用

自2018年启动无人清扫车研发制造工作以来,隧道股份以在中环等设施完成多轮无人驾驶测试。今天,在临港片区无人驾驶的清扫车正式“上路”,全天候为临港整洁宜居的市容环境“发光发热”。

通过多个16线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、超声波雷达、摄像头等传感器的融合运用,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实现了无人驾驶清扫车对四周障碍的360度无死角感应,并能够自动规划清扫路线,自动识别路沿、控制贴边距离,动态更新地图信息,识别道路异常状况等,不受恶劣天气、交通流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安全有序、智能高效地守护临港城区宜居美丽。

 

韧性临港

“平战结合”常态化保障,时刻做好应急准备

“整体性推进韧性城市建设,提升城市系统性抗风险能力。”在五大新城座谈会上,李强书记要求新城发展提升“韧性”,保障城市安全。

作为临港新城市政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的运维管理方,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充分考量临港的近海特点,充分利用片区内雨水泵站分布均匀的地理优势,布设了常驻的应急抢险基地,并与智能运管平台联网联动,确保在任何时刻、任何环境、任何气候条件下,都能够迅速动员、调配资源、保障城市安全

自去年入驻以来,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已经多次从“危机”中守护临港安全,成功应对“黑格比”台风等强对流、强降雨极端天气,时刻为片区内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。

五大新城的发展正在迈向全新的阶段。未来的五大新城,不仅仅将展示它的“新面貌”,更将展现科技范、充满未来感、更具人本价值。隧道人将以“智变”推动南汇临港的城市运营“质变”,以创新普惠的数字技术与专业运维服务,回答好南汇临港新城“新在哪里”、“好在哪里”的时代命题。

Copyright©隧道股份.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文English